本科一批院校及代码理工 本科一批院校代码

一、温州理工学院院校代码是多少

温州理工学院院校代码是13289。学校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2006年更名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21年1月25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温州理工学院(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省创业教育研究基地、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901.8亩,校舍面积40.9万平方米。

办学历史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00年1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温州师范学院组建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相对独立办学,财务独立核算;学院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1月23日,温州师范学院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01年3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温州师范学院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合作成立瓯壮学院。

2003年9月28日,通过《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章程》;9月29日,学校向浙江省教育厅呈报《关于重新申报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独立学院)设置的请示》,并请省厅转报教育部审批;10月16日,瓯江学院接受美国库克大学教学评估,获得美国中部评鉴委员会优质评价。

2004年11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瓯江学院正式确立为独立学院。

2006年3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温州师范学院瓯江学院正式更名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2月26日,成立瓯江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实践指导委员会。

2007年5月22日,根据现有专业结构和师资条件,设立经济与管理学部、法学部、人文学部、艺术设计学部、数学学部、计算机与物理学部、基础英语学部、大学英语学部八大学部;11月1日,成立瓯江学院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

2008年6月30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授予瓯江学院浙江省创业教育研究基地;7月1日,调整行政管理机构及系级设置,撤销原学部设置,整合设立经管系、法学系、文学系、艺体系、理学系、信息系、工学系等七个系。

2011年9月28日,被温州市工商局授予的“温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牌匾。

2018年5月25日,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7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了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学校的名单,学院正式成为全省第二批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的独立学院。

2019年1月17日,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

温州理工学院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的函》。同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温州理工学院。

院系概况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8个二级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包括浙江省“万人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一批省级人才在内的专任教师492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128人。

学科体系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5门省级一流课程,已建成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8个,建有7个实训中心,13个专业实验室。

省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瓯江专创融合土木建筑实践教育基地、温州市高教园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实践教育基地等。

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戴顿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是BGA国际认证会员院校,是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温州基地。

校企合作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兴乐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建立了行业产业学院;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成立三年来已为区域各单位累计培训8000多人。

科研成就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持国家基金1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70余项,近五年获得厅局级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或发表论文200余(部)篇,授权专利400余项。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戴顿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是BGA国际认证会员院校,是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温州基地。

校企合作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浙江恒丰泰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兴乐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建立了行业产业学院;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成立三年来已为区域各单位累计培训8000多人。

二、浙江理工大学代码是什么

浙江理工大学代码是1033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浙江理工大学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简称“浙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截至2022年3月,占地面积2100余亩,其中下沙校区占地15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6月,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合作交流

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历史沿革

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学校几度易名,坚持办学。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力量

截止2021年5月,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90余人,正高职称27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并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1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

学校资源

截至2021年6月,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拥有各类藏书33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0余万册、44万种;订阅纸质报刊2352种,其中中文期刊1839种,外文期刊364种,报纸149种;非纸质图书资料共计150余万册;电子数据库67种,其中中文数据库28种,外文数据库39种。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ciFinder、Springer、Elsevier、IEL、Ei、Wiley等主要数据库均已配备,另有共建共享数据库50余个。

研究机构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研究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2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截至2021年6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160余项。

2004年,陈文兴团队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课题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团队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积十余年之功研发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校徽

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征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征“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标志色彩采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征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征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标志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该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动画、纺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1个):纺织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应用化学与生态染整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设计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岩土工程

三、本科一批院校代码

1、北京理工大学10007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2、广西大学10593

简称“西大”,坐落于广西南宁,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省合建”高校,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任校长是有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等一批名家曾在此任教。

3、清华大学10003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4、东北大学10145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NEU),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张学良将军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5、中国人民大学10002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