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是基本院校,成都理工大学是几本 成都理工大学是几本院校

一、成都理工大学是几本 成都理工大学是几本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在全国基本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不是四川考生,成都理工大学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可以说成都理工大学是二本大学。

由于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想要判断一个大学是几本院校,可以通过招生批次来确定。如果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学院,开办71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民办大学。

学校介绍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简称“成理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的以工学为主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核工业所属的唯一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独立学院。

学校前身是2000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成都理工学院乐山分院;2001年,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同年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分校;2003年3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规划面积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资料151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4亿元;有8个教学系,2个教学部,3个中心,开设45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有教师1200余人,在校生近20000人。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教师1200余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7.5。截至2013年底,学院有专任教师825人,兼职教师202人,折合总计926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8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14.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56.0,生师比为20.5:1。

院系设置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8个教学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2个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3个中心,开设45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4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项目1个,四川省级教改立项2项,四川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项,四川省级精品课程5门,四川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近100项。

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2009年)、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项目:机械工程专业。

特色学科及专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

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专业。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在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利用中国核工业平台向核电站及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与近百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研究机构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校级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机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核工程与高新技术研究所

学术成果

根据2016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承担了国防科技工业局、中核集团公司、省教育厅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47余项。学院设立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20余项,学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核工程与高新技术研究所”与地方大中型企业成功对接项目14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果。

学院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7项;在国家核心及其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450篇(GF报告77篇),其中,收录EI的167篇,SCI的40篇,ISTP的52篇。

2013年,学院李自成博士《环形闪电形成机理及其在核聚变领域应用可行性的研究》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经费63万。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图书总量为145.58万册,生均图书76.68册;电子图书:8000GB,电子图书(期刊)81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效果明显,采用了购买数据库和包库等多种方式建立数字资源,建成数据库16个,其中中文电子全文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80万册,中文电子全文期刊(维普)12000余种(其中核心期刊1810种,文献总量达2500万余篇,并每年递增文献260万篇),银符考试模拟题库19372套题供读者使用,提供教育视频库、随书光盘发布、报纸图文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各种考试题库等数字资源服务(包括维普资源整合平台、万方数据等试用资源)。

三、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本院校吗

根据教育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在全国29个省市均有招生,在其中的12个省份为本科一批招生(甘肃、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吉林、江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在其中3个省份为本科二批招生(在山西招生时既有专业在本科一批招生又有专业在本科二批招生),在其中已经合并了一本二本的12个省份中均为本科批招生,在青海、山东、浙江省的一段招生。

成都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学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学校创办于1956年,原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四川省。

成都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化工与制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商务。

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重点培育)

成都理工大学院师资水平:

作为知名重点院校,该校师资水平较高,有教职员工3454人,其中,有教授(级)338人,副教授(级)729人。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58人。

成都理工大学院对外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