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院校号查询,成都理工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2024-09-05 13:14:07 0 0 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怎么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资格审查序号姓名毕业院校1丁中中国农业大学2马红艳西安科技大学3丰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文志华中国人民大学5文黎明上海大学6方琳娜山东农业大学7毛美君武汉大学8牛方曲中科院地理所9牛艳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0王龙中山大学11王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2王勇河海大学13王真首都师范大学14王莹天津大学15王小雨中国人民大学16王永慧中国人民大学17王志刚太原理工大学18王茂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王振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王淑坤中国政法大学21王献鹏山东大学数学院22韦晶磊中国人民大学23付海英中国农业大学24冯文泉北京林业大学25史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6史红霞广州暨南大学27叶宋铃西南大学28田耘中国人民大学29申宝刚中国矿业大学30白易武汉大学31白玮中国农业大学32白雪太原理工大学33白迎春中国农业大学34白建武北京理工大学35边亮北京工商大学36刘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7刘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38刘丽中国政法大学39刘胜武汉大学40刘悦中国人民大学41刘莹武汉大学42刘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3刘晶中国科学院遥感所44刘怡中国农业大学45刘云霞太原理工大学46刘宏杰南开大学47刘孟超中国农业大学48刘建伟中央民族大学49刘明洲首都经贸大学50刘海东天津大学51刘海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2刘福军中国人民大学53刘鲲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4向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5吕毅西北大学56吕金伟清华大学57孙红中国农业大学58孙娟湖南科技大学59孙久虎首都师范大学60孙秀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1安兴茹中山大学62安建国上海财经大学63巩琳萌外交学院64师华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65朱小青武汉大学66朱本霞中科院研究生院67李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8朱洪波中国人民大学69江水南京师范大学70汤雪霖东北大学71牟广明江西财经大学72祁梦竹中国传媒大学73纪明汝长安大学74许超然中国人民大学75许蕴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6阴秀琦中国地质大学77齐东宇国际关系学院78齐晓东天津大学79余亮武汉大学80吴晓燕天津师范大学81员红娟上海大学82宋玉长安大学83宋利民中国政法大学84宋胜攀北京大学85张兵中国科学院地理所86张建北京邮电大学87张玮山东大学88张鸥首都师范大学89张莉中国政法大学90张辉中国人民大学91张中辉武汉大学92张丹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3张文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94张红梅中国人民大学95张红霞武汉大学96张良贵吉林大学97张其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8张金成华中科技大学99张俊娜中国人民大学100张恒杰西安交通大学101张像源长安大学102时泰卿北京工业大学103李文中国政法大学104李申北京化工大学105李旻四川大学106李治中国人民大学107李罗天津大学108李娜北京交通大学109李艳中国政法大学110李小辉北京科技大学111李开君北京大学112李发珍南京农业大学113李华岳中央财经大学114李成文北京理工大学115李玥邯武汉大学116李树生中国人民大学117李洪波天津大学118杜静北京师范大学119杨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0杨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21杨林军西安科技大学122杨春华上海海事大学123杨荣华武汉大学124狄彩云首都师范大学125肖伟中国科学院地质所126肖娟首都师范大学127肖宇评吉林大学128肖艳菲中国政法大学129谷小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30邱妮娜中国地质大学131陆文彬南京农业大学132陈平北京邮电大学133陈岩中国地质大学134陈栋中国人民大学135陈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36陈巍中国海洋大学137陈小明河南农业大学138陈东湘南京大学139陈会平湖北大学140陈新婷中国人民大学141陈穆珩中国防卫科技学院142周平湖南师范大学143周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44周光柱中央民族大学145周佳丽北京大学146周春华东北大学147周静文中国政法大学148孟鹏中国农业大学149岳冠南北京信息工程学院150易理强南京农业大学151欧阳佳中国人民大学152罗维中国人民大学153罗雄武汉大学154范立平中国政法大学155郑卫江首都师范大学156侯毅武汉大学157姚爱华北京理工大学158姜晨怡清华大学159施春艳东北大学160柏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61段志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62洪俊天津理工大学163洪曦辽宁大学164胡楠北京大学165胡颖铭武汉大学166贺勤翔华中农业大学167赵卉中国农业大学168赵铮北京工商大学169赵瑞北京师范大学170赵蕊首都师范大学171赵吴琼长安大学172唐义闵北京师范大学173徐坤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174徐前祥武汉大学175徐晓婧首都师范大学176殷慧南开大学177涂强北京理工大学178秦明武汉理工大学179翁盈超中国政法大学180莫移谨武汉大学181袁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182袁智伟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183贾占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84贾雪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85郭娜吉林大学186郭楠中国政法大学187郭磊暨南大学188郭会丽北京交通大学189郭熙临中国地质大学190陶源中国政法大学191顾蕾中国农业大学192高原中国政法大学193高丽伟南开大学194崔忠芳北京工业大学195常青中央民族大学196扈玲娟北京师范大学197曹蓉华北电力大学198曹国云西南大学199梁永贤武汉大学200梁灵俊北京大学201章晓东中国政法大学202黄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3黄蓉北京大学204黄林军武汉大学205黄金明华中科技大学206龚荔长安大学207揣媛媛吉林大学208曾斐北京师范大学209曾益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10葛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董莉上海交通大学212蒋芳中国科学院地理所213谢志丹中国农业大学214韩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5韩沈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6韩秀娟山东大学217窦燕武汉大学218蒙天华中南民族大学219滕春娥辽宁大学220潘喆中国农业大学221潘艳阳北京交通大学222潘耀华清华大学223穆超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224魏娜吉林大学225瞿泓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成都理工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历史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同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各半转入学校。1966年,动乱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领导。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1993年5月,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学校为部属重点高校。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协议。同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部省共建重点大学。同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师资力量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建设截止2022年5月,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校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电子商务、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表演、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应用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四川省一流学科:地球科学学科群、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地球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核技术与应用、材料学、构造地质学、应用数学学术科研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截止2021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2年5月,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7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不断拓展国际联合教学新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大滑坡协会(iRALL)—’大型滑坡调查、分析和管理、国际博士培训班课程”、“成都理工大学—以色列申卡尔设计学院国际创客联合实验项目”、“成都理工大学—雷文斯本设计与传播学院国际联合教学项目”等国际联合教学项目。近年来大批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讲授课程,参与科研,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学校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共聘请400余人次长期外国专家在校任教,规模在四川省仅次于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现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两校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本科课程,然后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两年的本科课程后,可同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与爱丁堡大学的学位。爱丁堡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世界顶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苏格兰最高学府,英国老牌名校。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