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校务处_东莞理工学院校务处官网 2024-09-19 09:25:10 0 0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可以转专业吗?有什么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转专业的基本条件、注意事项 (一)申请转专业前,必须认真阅读附件1《东莞理工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 、附件2《各二级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清楚了解学校、各二级学院对转专业的相关规定(每个学院转专业的条件、要求、考核方式均有所不同)。 (二)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提出申请: 1、学生确有专长且具有申请转入专业所要求的相关学习能力者; 2、学生就读现专业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学习者; 3、入学后发现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证明,不适合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4、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 5、休学创业学生,复学后提供相关创业证明材料,申请转入与其创业期间业绩相关专业者; 6、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转专业情况。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考虑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毕业班级学生; 2、休学、保留学籍等学籍状况不正常者; 3、取得学籍后已转过一次专业者; 4、在校期间,有严重警告以上(含严重警告)处分记录且该处分未解除者; 5、按艺术类、体育类等单独术科考试录取者不予转专业,普通文理类录取者不予转入有单独术科考试的专业; 6、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高职院校与我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等类型录取者; 7、按定向招生计划录取者; 8、国家或学校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 (四)以下情况申请转专业需进行留级: 1、一年级学生申请转专业,一般不作留级处理,但申请转专业时,必修课程如有2门以上(含2门)不合格的,必须留级到新生所在年级(2023级)转专业。 2、二、三年级学生申请转专业,原则上需留级至二年级(2022级)。 3、个别学院因专业课程、核心课程设置等问题,有特殊规定必须留级到新生所在年级(2023级)转专业的,遵从学院的相关规定。 (五)我校大类专业情况详见附件3 《东莞理工学院2023年大类专业情况表》。申请转专业至大类专业的学生,学院须在相应时间按有关专业分流的管理办法或规定对其进行专业分流,学生最终就读专业,以学院公布的分流结果为准。具体情况可在提交转专业申请前向转入学院了解。 (六)学生提交转专业申请前,请务必慎重考虑,应根据我校办学情况、人才培养方案等,了解清楚拟申请转入专业的相关情况,如学费高低、就读校区、是否大类专业、需补修课程的难度及数量。转专业申请获批后,将不予受理转回原专业或转到其它专业(转入大类专业后进行专业分流引起的二次转专业除外),须修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方可毕业。 (七)学生申请转专业后,应主动关注转出、转入学院的相关公告、考核安排,参加考核时须按学校考试要求携带好身份证和校内证件,未按学院要求参加考核视为放弃申请。 (八)各学院联系方式,请查阅相关学院转专业工作方案。 二、转专业流程、时间节点(流程图详见附件4) (一)学生申请 学生经网上预报名、提交纸质申请表及申请材料两项后才正式完成转专业的申请,如未按期完成其中之一,将视为申请不成功,请务必按期完成。 1、学生网上预报名 6月9日17:00前,登录青果教学综合平台(https://jw.dgut.edu.cn/)进行预报名。网上预报名操作请查看附件5《转专业网上预报操作指南》。 2、学生提交纸质版申请材料 6月8日、9日,将填写好的《东莞理工学院学生转专业申请表》 (附件6)及其它申请材料的纸质版提交转出学院(由转出学院审批、汇总后交回教务部)。 (二)学院审批 1、转出学院审批 6月15日前,学院按本院转专业工作方案完成转出审批,经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在学院网站公布转出审批结果; 6月16日前,学院向教务部提交转专业学生情况汇总表(附件7)电子版与纸质版、已审批的学生转专业申请表。转出审批结果需注明是否同意转出的原因。 2、转入学院审批 6月28日前,学院按本院转专业工作方案完成转专业考核、审批,经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在学院网站公布转入审批结果; 6月29日前,向教务部提交转专业学生情况汇总表(附件7)电子版与纸质版、已审批的学生转专业申请表。转入审批结果需注明学生的考核成绩、是否同意转入的原因。 (三)学校审批 教务部对各学院审批结果、材料进行复核,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将同意转专业的学生名单于学校教务部网页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由学校正式发文并上报学信网。 (四)确认获批与报到 教务部统一调整获批学生至新 东莞会考准考证密码忘了? 1. 会考准考证密码忘了。 2. 这是因为准考证密码通常是一串数字或字母组成的个人密码,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或者没有做好备忘,很容易忘记。 3. 如果忘记了东莞会考准考证密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首先,可以尝试使用常用的密码或者个人常用的数字组合进行尝试;其次,可以联系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学校的教务处,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密码重置;最后,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者官方网站找回密码或者进行密码重置操作。 同时,在今后的准考证密码设置上,建议选择一个容易记住但又不容易被他人猜到的密码,以免再次忘记。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