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理工类院校排名,理科类大学排名一览表

一、中南理工大学排名

院校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 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 3500余人,专任教师2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国防就业率达35%,其中15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学校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实现五大奖种全覆盖。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等 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包括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7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军民融合科研试验基地、水下科学试验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信息:

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位于古都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一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计划”、“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入选高校之一,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二、理科类大学排名一览表

院校专业: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 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 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 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经过 43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学科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本科办学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巩固。,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 2300多亩,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学校设有 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 10所附属医院。现有 72个本科专业, 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6个。,学校汇集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 160余人次。现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 20余个。,近 5年,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0余项,其中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学立项数与中国社科院并列全国第 1名。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 30余项。,2006年至今,学校连续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结论; 2009年被评为全国 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8年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和好评。 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根植滇西办学,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办学 43年来,学校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15万余名,其中, 80%毕业生留在滇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是主动服务地方,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构建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和促进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民族文化学科群”,有力支撑了滇西地区产业发展。,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开放办学空间,提升了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文化辐射能力。多年来,学校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2年起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 2005年起开始招收印度等南亚国家临床医学留学生。 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 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与 19个国家的 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来自 22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 1100余名,其中留学研究生 50余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学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长期在全国西部高校中名列第 1位。,当前,学校正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学术兴校、质量立校、文化铸校、开放活校”战略,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教育水准国际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努力把大理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大学。

其他信息:

以2019年985和211排名为: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扩展资料

QS全球教育集团2020年3月3日在伦敦发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评估了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8所高校。

中国大学持续进步——118所大学的1066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中国大陆84所,中国香港9所,中国台湾23所,中国澳门2所),188个学科进入全球50强。

其中,中国大陆100个,中国香港76个,中国台湾11个,中国澳门1个。中国大学世界50强大学的数量连续五年提高,这种情况在排名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中国在学科排名前十和前二十中的数量也在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QS全球大学学科院校排行榜发布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985工程”学校名单

2019年中国师范类大学排行榜已经出炉,哪些大学跻身2019中国师范类大学排行榜前bai10强?哪些师范类大学排名比较靠前?下面是最新师范院校排行榜,欢迎阅读。

1校友会2019师范类大学排行榜

在师范类院校排名中,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一,华东师范大学排名第二,华中师范大学排名第三。

名次学校名称全国排名双一流建设类型

1北京师范大学 17一流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 28一流大学

3华中师范大学 36一流学科

4东北师范大学 52一流学科

5南京师范大学 53一流学科

6湖南师范大学 59一流学科

7陕西师范大学 65一流学科

8华南师范大学 66一流学科

9福建师范大学 83

9首都师范大学 83一流学科

11浙江师范大学 87

12天津师范大学 96

13上海师范大学 111

14山东师范大学 126

15西北师范大学 129

16安徽师范大学 132

16广西师范大学 132

18江西师范大学 135

19河北师范大学 147

20河南师范大学 155

21云南师范大学 163

22哈尔滨师范大学 170

23杭州师范大学 172

24四川师范大学 182

25江苏师范大学 193

26曲阜师范大学 201

27辽宁师范大学 206

28重庆师范大学 215

29贵州师范大学 220

30新疆师范大学 239

31内蒙古师范大学 259

32沈阳师范大学 267

33海南师范大学 273

34山西师范大学 283

3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96

36广西师范学院 319

37赣南师范大学 323

38吉林师范大学 331

39西华师范大学 333

40青海师范大学 344

41信阳师范学院 374

41湖州师范学院 374

43湖北师范大学 388

44长春师范大学 416

44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416

46安庆师范大学 419

4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419

48闽南师范大学 424

49宁夏师范学院 427

49淮北师范大学 427

51淮阴师范学院 437

52盐城师范学院 440

53安阳师范学院 459

53长江师范学院 459

53衡阳师范学院 459

56洛阳师范学院 463

57合肥师范学院 465

58牡丹江师范学院 480

59阜阳师范学院 483

59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483

59南京晓庄学院 483

59曲靖师范学院 483

63南阳师范学院 492

64楚雄师范学院 498

64韩山师范学院 498

6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498

64乐山师范学院 498

64泉州师范学院 498

69黄冈师范学院 508

69遵义师范学院 508

71天水师范学院 519

71玉溪师范学院 519

73贵州师范学院 523

73太原师范学院 523

75忻州师范学院 533

76商丘师范学院 548

76玉林师范学院 548

78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557

78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557

78内江师范学院 557

78伊犁师范学院 557

82鞍山师范学院 567

82白城师范学院 567

84周口师范学院 577

85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584

85郑州师范学院 584

87保定学院 593

87集宁师范学院 593

87上饶师范学院 593

87通化师范学院 593

9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604

91河池学院 604

93大庆师范学院 613

93淮南师范学院 613

93绵阳师范学院 613

93宁德师范学院 613

93唐山师范学院 613

98昌吉学院 625

98廊坊师范学院 625

98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625

101长沙师范学院 635

10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635

10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635

101石家庄学院 635

105沧州师范学院 651

105成都师范学院 651

105咸阳师范学院 651

108渭南师范学院 658

108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658

11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665

11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665

112南昌师范学院 675

112齐鲁师范学院 675

114岭南师范学院 686

115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689

116保山学院 691

116六盘水师范学院 691

118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707

119阿坝师范学院 713

119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713

12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716

121豫章师范学院 716

123汉江师范学院 720

123琼台师范学院 720

2校友会2019师范类独立学院排行榜

在师范类独立学院排名中,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排名第一,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排名第二,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排名第三。

名次学校名称全国排名

1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22

2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7

3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46

4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69

5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85

6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101

7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117

8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138

9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171

10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175

11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196

12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221

13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227

14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250

15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255

16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256

17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258

2019年国内师范大学排名

三、国内理科大学是如何排名的

我要写一点有意思的东西,看完,说不定可以让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捡个漏儿

1989年的时候,国家第一次给大学排排序,参考的主要标准是科研成果和专利数量,当时的理科大学TOP10分别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想不到啊,不到想。现在6到不行的厦大在当年仅仅排在第十五位,而第十六位是湘潭大学,叹如今厦大已然是双一流了,当年紧随其后的湘潭大学早已籍籍无名,即不是985也不是211,仅仅是个普通一本。

当年很多理学类大学已经变成了综合类大学了。

2010年全国理工科大学排名TOP10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十载光阴匆匆,有些大学变成综合类大学迅速崛起,有些大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了TOP10,让人不由的心生感叹,时也命也。

2019年,也就是今年啦,新的榜单显示的TOP10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说了三年的榜单之后,同学们请记起来一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如果你的成绩不足以读名校,那么可以选择一下前名校,毕竟底蕴犹存。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